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甘肃武山:钢架大棚撑起“致富伞”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新时代、新梦想”暨第三届“党亲•暖村”甘肃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天水武山县大南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

   时下春寒料峭,但洛门镇郭家庄村村民郭富兴的钢架蔬菜大棚里,温暖宜人,嫩绿的莴笋长势正好。“我家里有三个大棚,一亩多都种了莴笋,这茬莴笋大概‘五一’前后就成熟了。莴笋收掉后开始种蒜苗,国庆节前后收,收完再种莴笋。”正在大棚里忙活的郭富兴说。

   郭富兴从事了三十多年的蔬菜大棚种植,以前是木架棚,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架起了钢架棚。“木架大棚空间小,干活还得弓着腰。现在党的政策好,政府补贴蔬菜钢架大棚升级改造后,在棚里干活也能直起腰了,蔬菜的产量提高了,效益越来越好,我们的干劲也足了。”提起现在的钢架棚,郭富兴脸上满是喜悦。

   据了解,近年来,洛门镇突出区域特色,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全力打造以蒜苗、莴笋、豆角等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多亩,产量5.6万吨,已成为全县重要的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特别是2015年以来,通过采取“集中连片”和“填空补齐”相结合的方式,在该流域实施设施蔬菜钢架大棚升级改造工程,累计完成钢架大棚建设改造2600亩,进一步扩大了设施蔬菜钢架大棚覆盖面,极大地提升了蔬菜种植效益。

   “大棚改造一平方米要花费22元左右,我们采取村民自筹和政府补助的方式,农民出5元钱,其余的钱由政府补贴。”洛门镇郭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金瑞介绍说,蔬菜钢架大棚升级改造后,村民的种菜积极性也大有提高,蔬菜种植面积从以前的900多亩提升到1830亩,春季以莴笋种植为主,秋季以蒜苗种植为主。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08年以后翻了一番,平均每个大棚的年收入逾6000元。

   “在中国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这还示范推广‘双减’集成、绿色防控、面源污染防控等新技术,蔬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质量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王金瑞说,大棚建好了,洛门镇将着重抓好对村民蔬菜种植技术的培训,实现增产增收。